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规划 > 正文

兰州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

来源:兰州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 | 发布日期:2016-12-14

根据《兰州财经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统筹推进学校“十三五”时期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以一流学科支撑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财经大学发展,特制定本子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学科建设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二五”时期,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围绕学校顶层设计和目标定位,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的建设思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调整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全面凸显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学科布局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学校省级重点学科由4个二级学科发展到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涵盖了26个二级学科和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校级重点学科由16个二级学科(含5个重点扶持学科)发展为等7个一级学科,涵盖了3个二级学科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规模和层次的双重提升。

2.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统计学在全部参评单位中排名第12位;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西北地区参评单位中排名第4位。省级重点学科中,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受聘为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3人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国内知名教授被聘为我校“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3.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新增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达到了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了2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达到了9个。获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资格。应用统计、国际商务、金融、会计、保险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

4.学科建设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通过调整、补充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完善工作章程和职责,学校学科建设制度、组织保障体系日益加强。在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安排下,学校研究制订了一批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发展方案、规划,组织开展了学科建设评估等工作,为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1.学科结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硕士学位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学科门类,人文学科、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偏少、省级重点学科更是处于空白状态。

2.学科优势特色不够突出。重点学科基础性投入有待加强,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相对偏少;学科间发展不均衡,学科整合力度不够。

3.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由于地域限制,学校在引进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缺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才。

4.人才培养层次需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已超过十年,但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不仅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也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财经类高端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十三五”时期学科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聚焦丝路经济,服务地方需求,以特色为核心,商科争一流,三商结合创品牌。

聚焦丝路经济,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甘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卓越的学科建设成果为甘肃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服务地方需求,就是要推进学科建设与区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对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学科成果转化,主动服务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以特色为核心,就是要突出学科的地域特色、品牌特色。

商科争一流,就是要引导和支持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凸显优势,建成西部一流学科。

三商结合创品牌,就是要发挥学科互补效应,做好商法、商文、商工融合大文章,引导和扶持法学、文学艺术、工学等相关学科探索特色研究方向(领域),办成区域特色学科。

三、“十三五”时期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优化学科体系。凸显商科特色,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引导和支持经管类学科建成西部一流学科;促进学科融合,引导和扶持相关学科办成区域特色学科。

提升办学层次。依托甘肃省一流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力争获得增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力争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建设成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点布局,力争获得设计学、公共管理、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点。开展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和类型结构,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改善学科建设生态。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优化学科建设机制,明确学科建设单位与学科带头人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以学位点专项评估、合格评估、水平评估以及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等为手段,大力提升学科建设绩效。

(二)具体目标

1.建成5个左右西部一流学科,4—5个学科进入西部地区一流学科方阵。

2.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或培育学科达到5个以上,校级重点学科达到12个以上。

3.加强学科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引进10名左右的海外讲席教授,建成8个以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团队。

4.建设5个左右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一定特色的学科平台,取得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的科研成果。

5.积极开展第三方学科评估,以评促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财经类高校的整体排名。

6.重点建设3—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学科,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

7.新增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增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四、“十三五”时期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以凝练学科方向、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使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抓手,加快推进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继续加大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力度,力争建成西部一流学科;重点扶持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等潜在优势学科,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着力推进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使之成为培育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的有效平台。到“十三五”末期,形成一流学科示范引领,特色学科核心支撑,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引导各学科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支持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治建设等特色研究方向,带动其他研究方向发展。二是建设一流学科队伍。设立海外讲席教授,引进、培养若干包括长江学者等在内的领军人物和“旗帜型”学术带头人。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培育一批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三是大力培育学科平台。提升现有省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能力,争取建成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四是推进重大研究,产出高水平成果。在高水平专著、论文、高级别奖励和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方面产生一批标志性、突破性成果。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产生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产出一批高质量、接地气、有影响的咨政咨询报告,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贡献度和影响力。

(三)主动适应需求,优化学位点结构布局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硕士学位点结构布局。对现有学位点布局进行论证,并根据教育部自主设置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有关规定,稳妥推进学位点结构类型优化工作;适当扩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努力争取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在申报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资格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争取得法律、设计、公共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到“十三五”末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3-5个,形成相互支撑、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满足社会需求的硕士学位点体系。

(四)加强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层次

以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为目标,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作为博士点(博士点项目)培育学科予以重点支持,使之在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二级学科上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优势方向,并在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资格(博士点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到“十三五”末期,力争使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3个。

(五)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适应研究生教育新常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发展主线,以分类改革、机制创新为主要驱动,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商科为主、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加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前沿课程教学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与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导师分类遴选机制,强化培训、管理和考核,着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积极对接国家和全省对外开放战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等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提高研究生教育开放式办学水平;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质量监控与外部质量监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创新学科建设机制,健全学科管理体制

建立稳定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健全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的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科研合作机制,构建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学科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科绩效奖励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心下移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不同级别学科的建设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和保障措施,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建设,逐步形成分类组织、分级建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体制。

五、“十三五”时期学科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必须紧密围绕学校顶层设计,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学科意识和明确的责任意识,明晰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服从大局、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参加的学科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筹措建设资金,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学院(部)也要成立相应的实施小组,负责组织本学院的具体落实和全面推进工作。

(三)改革体制机制,实施项目管理

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责任明确、责权统一”的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理顺学校、学院和学科的责、权、利关系。建立合理的学科团队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施项目管理,以学科团队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完善奖惩制度。

(四)加大多元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一流学科、省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