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融合团队建设项目是我校实现学院资源优化和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优化科研组织模式,提升科研团队素养,推动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激发学校学科发展的内在潜能,致力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标志性成果,在高水平论文、国家级项目、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四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首批学科科研融合团队——金融统计团队自成立以来,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奋发进取,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目标,积极推动统计成果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交叉共融,实现成果创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国家级项目申报、高质量论文撰写、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团队主要工作如下:
团队成员积极撰写高质量科研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近一年来,团队成员围绕金融预测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金融资产配置及量化交易等领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成员孙景云以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期刊《Energy》上发表题目为《A novel hybrid model with two-layer multivariate decomposition for crude oil price forecasting》的学术论文,在CSCD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上发表论文《基于分形和S型效用的选股策略及M-CVaR最优资产配置》,论文《一种融合多源数据信息的沪铜期货价格预测新方法》已在期刊《运筹与管理》上网络首发;成员郭精军教授在国际SCI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上发表题为《Multi-perspective option price forecasting combin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pricing models with a new dynamic ensemble framework》的学术论文;成员王双明博士在CSCD期刊《工程数学学报》发表论文1篇;成员王连教授撰写的题为《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机制与路径》的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统计与决策》上网络首发。另有多篇论文在审稿或返修阶段。
科研项目申报取得阶段性成绩。团队自成立以来,积极鼓励成员申报国家级项目,开展有组织的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多次讨论,精心打磨项目申报书,先后有5人提交了国家自科或社科项目申报书。成员王双明博士申报的题为“时间周期环境SI型扩散传染病系统的地理传播问题(项目编号:12461034)”的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外,成员郭精军教授申报的“统计学交叉学科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度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成员王媛媛博士申报的“基于集成学习的复杂数据聚类算法研究”获批2024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积极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并参加多场次学术交流活动。2024年7月26日,金融统计团队协助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统计学及其交叉学科西部论坛”。本年度内,团队分别邀请国际著名金融工程及金融数学专家,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应用数学系资深教授诸颂平以《Finance mathematics and its great impact on finance industry》为主题,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平教授以《Optimal portfolio and insurance strategy with biometric risks, habit formation and smooth ambiguity》为主题,邀请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勇教授以《Extreme Climate Risk Aligned: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Equity Risk Premiums》为主题,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全新教授以《随机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等,为团队成员和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另外,团队成员有多人次参加“第三届金融数学与工程和精算保险论坛”、“第六届(2024)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学术年会”等全国性相关学术会议并进行分组报告。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了团队成员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激发了学术兴趣,开阔了学术视野。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初见成效。由团队成员郭精军教授培养的博士生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24年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本年度团队协助学院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博士2名,吸收2名博士加入团队并参与科研项目,为金融统计团队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学研究的道路虽长且艰,但沿途的风景无比壮丽!以上金融统计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团队学科背景交叉融合,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持续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结果。今后,金融统计团队将继续紧跟研究前沿,开阔视野、集思广益,强化研究基础,发展团队力量,寻找科研创新点,全面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争取科研成果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