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科研融合团队自建立以来,依托学校、学院科研平台,紧密围绕学科建设核心目标,针对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团队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科研创新与技术突破:围绕癌症计算机辅助诊断等研究方向,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攻关,目前一篇论文《Identify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SCLC Patients from PET/CT Images Using a One-Teacher-Two-Students Framework》已投稿;围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另有《A Two-Stage Framework with Adaptive Graph Structure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Prediction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Based on CT Imaging》等四篇论文即将完成初稿。
2.项目申报:顺利结项一项省自科基金;申报了三项2025年省自科基金项目,分别聚焦于肺癌EGFR基因突变预测、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以及头颈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三个方面。
3.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了解发展前沿,促进学科发展。团队成员参加了2024年5月4日在重庆召开的“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及2024年7月12日在厦门召开的“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团队成员还参加了2024年8月1日在兰州理工大学召开的“CCF计算机视觉前沿讲习班”。
4.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做主题学术报告: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王利生教授做了题为“AI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临床诊疗流程的应用介绍”的学术报告,全体团队成员以及2022级和2023级研究生参与会议;兰州大学姚志军教授做了题为“机器学习与医学影像分析”的学术报告,全体团队成员及2022级和2023级研究生参加会议;西北师范大学郝占军教授做了题为“智能无线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团队成员及学院全体研究生参与学习交流。
5.开发了一款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正在与合作单位调试:针对肺癌辅助诊断的多个关键研究问题,比如组织学亚型分类、基因突变预测、淋巴结转移诊断、生存风险评估和全身肿瘤分割等,团队研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辅助肺癌诊断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在与合作医院进行联合测试。该系统的推出有利于实现精准医疗,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并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临床决策,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效率。

征程漫漫,在学校、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团队将继续努力,力争在未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